關於金堂建築

關於金堂建築

語音導覽播放中

※請使用手上的耳機,注意避免影響他人。

在祝融之災中付之一炬的金堂,在百餘年後的1603年,終於獲得重建。其設計既沿襲東寺古制,又增添最新工藝,可謂融匯古今,式樣折衷,是安土桃山時代(1573–1603)極具標誌性的建築傑作。該建築具「大佛樣」形態,以高聳的支柱、顯露在外的斗拱構件為特徵;又兼「和樣」之美,以簡約的外形,舒緩的曲線為特色;而外壁、橫梁、裝飾等,也曾施以色澤鮮明的塗裝。
金堂採用重簷結構修設而成,從外觀來看似為二層建築,但下簷實則為裝飾;堂內空間上下貫通,高12公尺。金堂正面的下簷中間,開有小窗——該窗亦可見於奈良東大寺大佛殿。法會上,窗戶開敞,陽光灑在佛像上,輝煌燦爛,光華奪目。

    滿意度

    理解程度

    推薦度

    吸引力